top of page

中医针灸治妇科病

 

徐超极教授对妇科病经治疗有丰富的经验,难治疾病疗效显著。

更年期综合征  

琼花女士问:我49岁。近1年来月经周期不准,或间隔3~5个月来潮,或1月2次,头晕阵阵发作,面部轰轰潮热,发热后随即出汗,一日10余次,睡眠不好甚则失眠,心烦易怒,常常为小事莫名其妙发火,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听医生讲是年纪因素,是更年期综合征。目前我不想吃西药,自己曾经服坤宝丸等中成药,没有见到效果。徐大夫我应该用哪些中药为好?

徐超极中医师答:在更年期综合征的治疗中,中医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年老体衰,肾气虚弱或受产育、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使阴阳失去平衡,引起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紊乱所致。而肝肾阴虚,阳失潜藏,亢逆于上,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中医对更年期综合征认识和西医有所不同,中医根据本症的脏腑虚实、阴阳平衡大致分为以下五型:

1.肝肾阴虚 头晕耳鸣,心烦易怒,阵阵烘热,汗出,兼有心悸少寐,健忘,五心烦热,腰膝痉软,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或多或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舌红苔少,脉弦细数。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常用成方:选用一贯煎、六味地黄汤加味;或左归饮加味。

2.心肾不交、心肾两虚 心悸,怔仲,虚烦不寐,健忘多梦,恐怖易惊,咽干,潮热盗汗,腰瘥腿软,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而弱。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常用成方:选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

3.肝气邪结 情志抑郁,胁痛,乳房胀痛或周身刺痛,口干口苦,喜叹息,月经或前或后,经行不畅,小腹胀痛,悲伤欲哭,多疑多虑,尿短色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舌质青紫或瘀斑,脉弦或涩。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养阴。常用成方:选用柴胡疏肝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减。

4.脾肾阳虚 月经紊乱,量多色淡,形寒肢冷,倦怠乏力,面色晦暗,面浮肤肿,腰瘥膝冷,腹满纳差,大便溏薄。舌质嫩,苔薄白,脉沉弱。治法:温补脾肾。常用成方:选用无比山药丸、参苓白术散加减;或右归饮加减。

5.肾阴阳俱虚 颧红唇赤,虚烦少寐,潮热盗汗,头昏目眩,耳鸣心悸,敏感易怒,形寒肢冷,腰膝瘥软,月经闭止,性欲减退。舌质淡,脉沉无力。治法:益肾阴,温肾阳,泻虚火,调冲任。常用成方:选用二仙汤加减。

以上五证型及其治法在临诊实践中要灵活应用,切忌生搬硬套。

分析琼花女士的病征:近1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或间隔3~5个月来潮,或1月2潮, 头晕阵作,面部潮热随即出汗,一日10余次,少寐甚则失眠,心烦易怒。曾服坤宝丸等中成药效不显。

琼花女士的病征或属肾虚肝郁,药拟用柴胡,白芍,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知母,黄柏,牡丹皮,栀子。如头晕甚者加菊花,钩藤,天麻等;汗出频频加麻黄根,煅牡蛎,五味子等;面浮足肿加车前子,泽泻,大腹皮等;心悸不寐加酸枣仁,夜交藤等。 每日1剂,水煎服。以观后效。

女性绝经期前后,天癸已竭,肾气渐衰,冲任功能减退,发生月经由失调而断绝的自然生理变化。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之所在,肾阴不足,水不涵木,则肝气易郁结不畅,甚则化火。上方中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滋养肾阴,柴胡、白芍疏理肝气,黄柏、知母滋阴降火,牡丹皮、栀子清降肝火,诸药并用,使肾阴充养,肝气畅达,郁火得降,诸症可平。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更年期冠心病

凌太太问:今年我48岁,二年前开始出现潮热、抑郁、失眠、烦躁不安、心悸、胸闷、心前区刺痛、月经紊乱。有一次我胸痛的厉害,被送到急诊治疗,经紧急检查和救治,胸痛消失。再看了专科医生,被诊断为冠心病,专科医生认为我的冠心病和更年期有关系。据朋友说中医治疗更年期很有效果,请问徐大夫,我的更年期冠心病中医能治吗?怎样治疗?用哪些中药?

徐超极中医师答:妇女更年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引起植物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个系统功能障碍和紊乱,引起组织器官发生退行性病变,临床可出现潮热、抑郁、失眠、烦躁不安、心悸、胸闷、心前区刺痛、月经紊乱、骨关节疼痛、高血压等不同症状。因此,对更年期冠心病的防治不可忽视。

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气虚血瘀,以瘀阻心脉为其主要病理改变,益气活血为其基本治法。因性别及年龄段的不同,结合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水平下降的生理特性与肾虚阴阳失调的病变基础,有别于一般冠心病患者,侧重于从肾论治,以补肾通脉为纲,以益气活血、滋养肝肾为基本治法,调整阴阳、调和气血贯穿于始末,重视相关脏器的功能调节和心身治疗。

通脉是改善心肌供血最为重要的手段。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与中医血瘀证密切相关,中医认为心绞痛的发作是瘀阻心脉所致。因此,在通脉治疗中仍离不开活血化瘀这一大法,但崩中漏下,月经过多非因血瘀者,活血化瘀方药又当慎用。血瘀证多虚实夹杂,在更年期冠心病患者临床常见气虚血瘀、气滞血瘀和阴虚血瘀三大证型,治疗上需审度证候之虚实偏重。气虚血瘀者见气短乏力,心悸胸痛,活动加剧,舌淡紫,脉细缓或结代,选用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加减。气虚血瘀证多因劳累过度或饮食所伤,脾气失健,气虚则血瘀,故气虚血瘀证应注意健脾,脾旺则气充,气虚者重用黄芪、党参等,也可用人参、三七,起标本兼治作用。气滞血瘀者见心胸闷痛,心痛如刺,舌暗紫,脉弦,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以行气活血。气滞血瘀证往往发生于情绪易于激动者,或发于生气恼怒之后,故气滞血瘀证要注意调肝、养肝、平肝潜阳,在血府逐瘀汤基础上加白芍、郁金、 钩藤、菊花、枸杞子、女贞子等药,使肝气条达而气行血行。阴虚血瘀者见潮热,汗出,头晕,心烦,胸痛,舌质红有瘀斑,脉细弦数,选用桃红一贯煎(即一贯煎加桃仁、红花),以养阴活血。阴虚血瘀证因素体阴虚,或房劳多产,数伤阴血,或情志内伤,气火伤阴,阴液亏损,血液粘稠而缓流成瘀,故阴虚血瘀证要注意滋肾阴养肝血,亦可用四物汤合二至丸加减。冠心病血瘀证虽有虚实的区别,但随着病情的变化,常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临床往往以通补兼施、标本兼治为常用治法。心绞痛发作时,急则治其标,中药多选用芳香辛散之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活心丸、九龙丹、冠心苏合丸等。

肾虚不单是更年期内分泌失调的病变基础,也是更年期发病及其转归的关键,肾虚又是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病等老年性疾病的共同特征,故在更年期冠心病的防治中补肾方药的应用有其特殊意义和地位。当典型心绞痛发作时,急则治其标,用活血通脉方法以改善心肌供血供氧,缓解心绞痛,但多数患者发病表现以内分泌失调所引起心血管系统症状和精神、神经症状为多见,如潮热、汗出、烦躁、眩晕、心悸、心痛、心慌、失眠、抑郁等,所以对更年期冠心病的治疗,更强调调理治本,疗效方能巩固,并起预防作用。补肾是调理治本的关键,“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遵循益气补肾,活血通脉的基本法则。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桂枝,炙甘草,砂仁,丹参,川芎,生地黄,知母,淫羊藿,菟丝子,浮小麦,酸枣仁等,此方有补肾通脉,益气活血、滋养肝肾,调整阴阳、调和气血之功能,治标治本,气血兼治,阴阳并补,对改善心肌供血,调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较好疗效。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Western Australia

更年期冠心病二

商先生问:我怀着极大地兴趣读了徐超极大夫的《更年期冠心病》一文,我太太51岁,冠心病二年余,她常常因些小事情而发脾气,郁郁不乐,,精神紧张,经常抱怨心慌、心悸、心胸胀痛、腰背酸痛等。为此我带她见了不少医生吃了不少的药,但她仍然多疑多虑,情绪不稳。请徐大夫帮忙,看看我太太吃哪些中药管用?

徐超极中医师答:更年期冠心病的发生在内分泌功能紊乱状态下,与心理和社会因素关系尤为密切。中医重视“七情致病”,“悲哀愁忧则心动”,“七情之由作心痛”,精神情志变化直接影响心主血脉功能,导致冠脉收缩或痉挛,心肌缺血,诱发心痛发作。患者常情绪不稳,精神紧张,在经断前后,见心悸、心胸胀闷而痛、腰酸膝软、头晕耳鸣、郁郁不乐,或多疑多虑、月经先后不定期、脉弦等症状。肝气条达,则七情冲和,百脉通畅,肝气怫郁,则百脉不畅,患者情绪郁闷烦躁,病情往往加重。采用调理肝肾法,一方面心身并治,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对调节更年期精神、神经系统方面障碍尤为重要。中医认为,“恬淡虚无”则“精神内守”,心情舒畅,则气血调和,情志的调摄,对预防心痛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调理肝肾的药物应用,可随症选用归肾饮合逍遥散加减,以滋肾疏肝,养心安神。调肝能改善外周交感神经活动,补肾能调整性激素代谢,有助于气血调畅和阴阳平衡。

另外,中医认为,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肾阴不足,水不涵木,或阳气过亢易伤及肾阴,均可导致阴虚阳亢,合并高血压的更年期患者症见眩晕、头痛、烦躁易怒、舌红、脉弦等症状,可选杞菊地黄丸以滋肾养肝,平肝潜阳。

若绝经前后,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烘热汗出、心悸怔忡、心烦失眠,甚至情志异常,肾精不足,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心肾不交,可选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安神定志。阴阳调和,心肾相交,则神安志定、血气调和。

如绝经前期月经量多,崩中漏下,经色暗淡,或绝经后见心悸、心慌、头晕、腰膝酸软、肢体麻木、纳差、便溏、舌淡、脉细。脾肾为先后天之本,互相充养,肾精亏损,阴损及阳,肾火不暖土,可致脾肾阳虚,脾虚失运化,气血生化不足,心肌失去充养,加重缺血缺氧,可选用归脾丸合右归丸加减以温补脾肾,补气养血,引血归脾。

如妇女断经前期多见肾阴虚证,阴虚内热,临床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烘热汗出,潮热颧红,舌红脉细数等症状,可用知柏地黄汤以养阴清热。若烘热汗出明显者可加生龙骨、生牡蛎、五味子、浮小麦、鳖甲以增强滋阴潜阳,收敛止汗作用;若月经先行量多,或崩或漏者,选加旱莲草、地榆炭、茜草炭以增清热凉血止血之功;若心烦失眠者,选加麦冬、莲子心、百合、夜交藤等;若高血压者,选加钩藤、白芍、益母草、黄芩以清肝熄风降压。

如妇女断经后,见腰膝酸冷,肢冷畏寒,小便清长,或大便稀溏等症,卵巢功能进一步衰退,雌激素进一步下降,或阴损及阳,肾阳虚证渐为突出,阳虚内寒,用右归丸以温肾扶阳。若月经量多或崩中漏下者,加补骨脂、金樱子、鹿角霜、白术、赤石脂等,以增加温肾固冲止崩之功效。

如断经前后见头晕耳鸣,健忘,乍寒乍热,颜面烘热,汗出恶风,腰背冷痛,舌淡,脉沉弱,阴阳俱虚者,则寒热错杂,阴阳两虚证可同时兼见,选用二至丸合二仙汤加减,以阴阳并补。

总之,更年期冠心病病位在心、病本在肾,以气血、阴阳功能失调为病变基础,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障碍。对更年期冠心病治疗要注重中医“调整”和“辨证”优势,通过相关脏器的调整和治疗,可促使阴阳平衡和整体生理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气血的调和与循环,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Western Australia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崩漏

阿英女士问:徐大夫,我今年41岁,阴道出血38天。既往月经尚可,末次正常月经为二个多月前。停经45天后,出现阴道出血,血量时多时少,持续不断,至今38天未净,未经治疗。现症:血色鲜红,出血量较多,血出有热感,时有腹痛,胃口稍差,稍显乏力,口干,大小便尚可。记得在三年前,也有类似的病症,那时候人在新加坡,中医给看了,说是“崩漏”,服了几服中药后出血就停止,所以本人非常相信中医中药。这次阴道出血不止,我自己服用“乌鸡白凤丸”、“云南白药”、“三七粉”等,可惜这次阴道出血持续不断,没有停止的迹象,我请求徐大夫,帮我分析分析病情,该怎么样治疗?应该用哪一些中药?

徐超极中医师答:“崩漏”相当于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为中医妇科临诊常见疾病,因出血量多,或淋漓日久不净,严重危害妇女健康。中医历代医家对崩漏的论述颇多,病因多为气虚、血热、寒凝、肾虚、血瘀等,各种原因均可导致血瘀,如血受寒则可凝涩而致瘀,血被热灼亦可致瘀,血因虚而运行缓慢可致瘀,血因实邪壅阻运行不畅亦可致瘀。瘀血留而不去则反果为因,致使新血不生,血不归经,成为出血不止的直接原因。古人唐容川早就对此有详细论述:“失血何根,瘀血即其根也。”并谓:“女子胞中之血每月一换,除旧生新,旧血即是瘀血。”唐氏还谓:“瘀血不去,新血断无生理。”“血既妄行,迷失故道,不去蓄利瘀,则以妄为常,何以御之。”“故凡血证,总以去瘀为要。”中医古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亦谓:“宜行血不宜止血,行血则血行经络,不止自止,止之则血凝。”西医学对子宫出血量多或经久不净,严重威胁妇女健康者,常行刮宫术治疗,其意即在刮除牢而不去的陈旧内膜,以利新的内膜再生修复,达到尽快止血的目的。内膜脱落——修复——脱落的过程亦即是除旧生新的过程。

依照上述的分析,血瘀是“崩漏”的一个重要病因。所以治疗崩漏单一地应用补气补血之品或者仅以“云南白药”、“三七粉”等止血药物而达不到止血效果的时候,应该考虑是否有瘀血留而不去,致使新血不生,血不归经,形成出血不止的可能。

为此,笔者以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本症取效。桃红四物汤为调理月经要方之一,是中医古典《玉机微义》转引的《医垒元戎》中的一个方子,也称加味四物汤,桃红四物汤这一方名始于见《医宗金鉴》。该方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功效为养血活血。桃红四物汤以祛瘀为核心,辅以养血、行气。方中以强劲的破血之品桃仁、红花为主,力主活血化瘀;以甘温之熟地、当归滋阴补肝、养血调经;芍药养血和营,以增补血之力;川芎活血行气、调畅气血,以助活血之功。全方配伍得当,使瘀血祛、新血生、气机畅,化瘀生新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审视病情,酌情加以对症之药。如有热酌加黄柏、鱼腥草、地骨皮等;畏寒腹痛酌加艾叶、炮姜等;肝郁气滞加柴胡、枳壳、荆芥等;气虚乏力加生黄芪、党参;腰酸耳鸣加枸杞子、川续断、女贞子等;伴有血块瘀象明显者加生蒲黄、土鳖虫、益母草等。有关实验证明,活血化瘀类中药可加速陈旧子宫内膜的脱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活血化瘀还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凝聚,降低血粘度,抗血栓形成等作用。故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治疗崩漏出血,有止血而不留瘀的理论依据。笔者曾给“崩漏”患者服用上方后,随着出血的减少,全身情况不断好转,未见因用活血药而加重出血或其它副作用。

阿英女士,你的“崩漏”之症带有热象(血色鲜红,出血量较多,血出有热感),故在活血化瘀的基础方药中,应佐以益气清热之品。药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生蒲黄(布包煎),地骨皮,益母草,黄芪,鱼腥草。水煎服,每日1剂,血净停药。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 93862766

产后闭经

颜太太问:我三年前生我儿子时,曾经大出血,经医生抢救后转危为安。自从这次大出血后身体一直不好,月经3年没有来,平时身体瘦弱,精神疲乏,有气无力,面色萎黄,毛发脱落,手脚寒冷,头目眩晕,视物模糊,腰部酸楚,小便次数多。请教大夫,我的病症中医能不能治疗?

中医师答:颜太太的病症使笔者想起另外的一个病例,这个病例的情况和你的病症有相似之处,在此介绍如下:

病例:女某,31岁,3年前,产中和产后两度大失血,经救治后血虽止而乳水几近于无,毛发凋零。闭经3年。妇科检查 ;腋毛、阴毛稀少,阴唇、阴道粘膜色淡,宫体缩小呈幼稚子宫,乳房干瘪。针药并施,历时4个月罔效。刻下面黄无华,形瘦乏力,神情疲惫,但欲寐,却又难以入眠,畏寒怯冷,皮肤干燥,头晕,目涩畏光,心悸怔忡,胃呆少纳,稍步行辄汗出而气短,腰酸楚,大便干结,小溲数欠,3年来不思入房,偶一交合,辄阴痛难忍。舌淡、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无力。证属气血双亏,心脾肾互病。姑先养其血,益其气,再观动静。处方:人参(另煎冲入),黄芪,朱茯苓,肉桂,熟地黄(砂仁拌),当归身,白芍,阿胶(炖化冲入),鸡血藤,龙眼肉。10剂。

10日后复诊:药后心悸渐定,目涩亦减,阴血渐生之象;胃纳渐增,神情日振,中气来复之征。惟纳后脘时胀,脾运不健。前方去白芍,加焦楂曲,巴戟天,10剂。

21日后三诊:心悸怔忡已止,夜寐亦安,体力渐复,胃纳迭增;惟怯冷、腰酸依旧,肾阳亏损未复也。再重治足少阴 ;熟地黄(砂仁拌),山茱萸,枸杞子,当归身,龟鹿二仙胶(炖化冲入),菟丝子,杜仲,人参(另煎冲入),黄芪,肉桂,龙眼肉,10剂。

先后用过紫河车、淫羊藿、仙茅、肉苁蓉、制何首乌、白术、赤芍、川芎、红花等,症情日有起色。如此治疗4月,月经来潮,量尚少,毛发渐生长,面色渐转红润,自觉无所苦。

再兼顾先天、后天二面,方用举元煎合二仙汤增损:人参(另煎冲入),黄芪,白术,山药,肉桂,淫羊藿,仙茅,鹿角霜,熟地黄(砂仁拌),枸杞子,炙甘草,红花,10剂。

用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归脾丸、六味地黄丸内服善后。

中青年妇女产后失血过多而造成闭经,首先出现的症状为缺乳汁,渐至无乳汁。患者以神疲乏力,肢寒怯冷,面色萎黄,形体羸瘦,皮肤干燥,头晕,目涩视物不清,腰酸,胃纳欠馨,小溲数欠,舌淡苔薄,脉细无力等阳虚血弱证为多见。少数患者亦有烦躁易怒,口渴欲饮,舌正红而欠润或偏红而质嫩的阴伤证。考虑到此症病因为产后大失血所致,且表现面黄形瘦、毛发脱落、头晕、目涩弱视、皮肤干燥等一系列血虚征象,表明了产后血亏于先、精伤于前、气损于后这一病因病机,治疗拟先重养血、继重益肾、终重补脾的治疗方案。具体方法是 ;先重养血,辅以益气,方用十全大补汤、小营煎等方以治标;得效后继重益肾,辅以养血,方用右归丸、十补丸等以治本;病情稳定后,重补益脾气,辅以填精,方用五福饮、举元煎等方,藉补后天以资先天,益气以养血而免复发。

现在分析颜太太的病情:系产后经闭3年。病起于产后,月经未行。平昔形体羸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形寒怯冷,头目眩晕,视物模糊,腰酸楚,小溲数欠。由产后大失血而起,病候由血及气,由肾及脾,拟先为益肾养血,阳虚先显,阴伤亦现,宜兼顾之。可仿二仙汤合四物汤意立方治之。

服用中药调理可至症情逐渐好转,治疗当得月经始潮。最后可用益肾填精、健脾益血之品善后。

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和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Perth Western Australia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产后关节痛

陈女士问:我于3个月前生完小孩, 坐月子期间最先感觉手指关节酸痛,有时僵硬无力,接着膝关节也开始酸痛。目前痛的程度没有减弱,以至于蹲下去站起来都很困难,稍微弯一下腰也痛。做月子期间,情绪是有些不好。因为宝宝比较吵,而且要母乳,带的时候也没很注意休息。最开始就医的时候经过检查,没有风湿、类风湿病,医生说我是失血过多造成的,就给我开了些药,吃后没什么效果,我怕对宝宝有影响也就没有继续吃了。我现在也不晓得怎么办。关节痛的厉害, 最怕的就是留下后遗症,请问,我这个情况该怎么办?

徐超极中医师答:你的病证是产后关节痛,也叫产后风湿,有的地方叫月子病,是因为在生过小孩子或流产后在做月子期间没有注意保养好,所患上的一种病证。因为在产后人体气血虚亏,容易受到外邪的侵犯,在做月子期间受过寒风,用太多的冷水,出汗后没有及时擦干,受了凉,又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加上心情不愉快所引起你现在的病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产后关节痛还会伴有以下的这些症状,发病的部位会出现酸疼,麻木,怕冷,没有精神,患肢会感觉好沉好累,全身无精打彩。心跳比以前更快,容易受惊吓,有心慌的感觉,脾气不稳定,容易发火。这种病证的血液检查一般都是正常的,很少有异常的现象。此病证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的发病快,最快的可以在月子里就出现症状,慢性的可以在人体内隐藏几年,十几年,甚至于几十年,随着年龄的增大,体质的减弱,病情随之发作。此病喜暖怕冷,特别是在环境和天气变化时更为明显。此病越早治疗越好,因为这种病会一年比一年加重,时间久而久之便转为慢性。这种病证是可以用中医治好。

在我多年的行医实践中,对于产后关节痛,临床是屡见的。

若产后气血两亏,脏腑虚弱,血脉空虚,风寒乘虚侵入者,常见关节冷痛,得温按稍舒,遍体筋骨酸痛,祛风畏寒,舌苔薄白,脉浮软。治用补气养血,祛风散寒法。方用独活寄生汤加黄芪、山药、茯苓、防己等。

若产后气血两虚,阴液亏耗,经脉失养者,常见关节及腰背疼痛,动则尤甚,静卧稍舒,气短心悸,肤色不润,面色淡红,或萎黄,舌干淡无苔,脉虚细。治用益气养血,滋阴润燥,舒筋活络法。方用八珍汤加黄芪、玄参、天冬、秦艽、丝瓜络等。

若产后肾胃虚弱,建运失司,湿从中生,流注关节者,常见胸闷食减,关节强痛,肢体因滞,活动稍舒,大便稀溏,舌苔厚腻,脉濡缓。治用健脾燥湿,舒筋活路法。方用胃苓汤加黄芪、防己、秦艽、苡仁、防风等。

若产后瘀血凝滞经络,气血运行失畅,不通则痛者。常见关节刺痛,或胀痛,动则稍减,揉按稍舒,静卧尤甚,日轻夜重,或腰背强痛难于俯仰,面色暗滞,舌赤或有瘀斑,脉弦数而缓,甚则沉涩。治用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延胡、荆芥、秦艽、五加皮、香附等。

陈女士,如果你现在仍是母乳喂养,服药你怕对宝宝有影响,我建议用针灸治疗,现在正好是PERTH的大热天,可以用打伏针的形式治疗,效果相对来说比平时的针灸更有效,可温针取用关元、足三里、血海、脾俞、胃俞等穴。也可用拔罐的方法治疗:可在背部脾俞、胃俞、大椎、身柱等部位拔罐。针灸和拔罐属于中医的外治疗法,不会给宝宝带来任何副作用,而能减轻或可能治愈你的产后关节痛症状

总而言之,产后气血耗伤,脏腑虚弱,感受风寒而关节疼痛者,最为常见。产后气血损伤,阴液亏耗,经脉失养,故不荣则痛。产后少于活动,气血运行缓慢,体内离经之血易凝滞关节经络,故不通则痛。产后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湿从中生,流注关节,外溢肌肤,故关节强痛,此乃产后关节痛发病的一般规律。故产后关节痛的治疗,要时时顾及正气,留得一分正气,便有一分生机。根据病机,常用补益气血,滋阴增液,健脾燥湿,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法,攻补兼施,标本并治。

珀斯中医堂   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预防产后关节痛

田女士:上期的《产后关节痛》这篇文章,对我非常有启发。因为我是一个准妈妈,怀孕已经七个月了,宝宝不久将要出生,请徐大夫告诉我们一些有关预防产后关节痛方面的知识。

答:妇女产后关节痛的主要部位在手腕、手指关节及足跟等处。造成产后关节痛的原因,是妇女在产后和哺乳期间,由于身体内部内分泌激素的变化,会导致关节松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妇不注意休息而从事较多的家务劳动,将会使本已经薄弱的关节、肌腱、韧带负担过重而出现疼痛。要预防产后关节疼痛,首先,应注意充分的休息,不要做过多的家务劳动,特别要注意减少手指和手腕的负担,避免寒冷的刺激。其次,“坐月子”后期和出满月后,要经常下地走动,这样不仅能防止脚跟脂肪垫退化,避免产后脚跟痛的发生,而且能防止产妇体重过分增加,调节神经功能,对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十分有利。如果不慎患上产后手脚关节痛,可以采用一些自我温灸、热敷、按摩等方法,如果加上一些补气养血、通经活络、去风除湿的中草药。另外,缺钙也是导致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缺少钙质也是导致产后关节痛的原因之一,产后若哺乳,钙质更易大量丢失,易导致腰酸背痛关节痛,而且更易出现牙齿松动、视力减弱。产后及时补钙能减少这些症状出现。

另外,产后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急剧下降,整个身体的激素水平要经历一个重新平衡的过程,而激素又对关节骨头的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除了激素水平的变化外,在怀孕的过程中女性的体形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都会使身体脊椎和下肢各关节的受力点发生明显的改变;产后身体“减负”了,关节的受力点又得重新调整。这样来回一“折腾”,体弱的产妇就易出现关节疼痛的症状。都市女性生活节奏快,平时要忙着案头工作,下班后运动也不多。表面上虽然吃得好住得好,一年到头呆在不受风吹日晒的空调房里工作时间长,体质却不容乐观。

一旦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千万别自作主张乱吃止痛药,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多数还未断奶,用药不慎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而在目前临床的治疗上,基本都建议用不会给宝宝带来任何副作用的疗法来减轻症状,针灸和手法按摩比较受推崇。对于需要照顾宝宝的母亲来说, 日常的自我护理也很重要,中医学认为:“动则生阳,静则生阴”,都市女性平日工作性质多为脑力劳动或身体处于较静止的状态,阳气的化生自然较差, 产后活动进一步减少,阳气的恢复更不易,就容易受到空调、冷水、天气变化的影响而产生手足关节痹痛现象。所以产后在营养充足、休息充分的基础上,应及早活动,做力所能及的身体运动。

另一方面,食疗也是预防产后关节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食疗重在滋阴补血与温阳散寒,对于产后调理的食疗民间有许多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同地域方法又不同,但大都以有温阳散寒、祛风化淤和滋阴补血为主,以下两法可根据体质适当选用:

1.当归生姜羊肉汤:用羊肉400克,当归20克,生姜片、盐、料酒、酱油各适量。羊肉剔去筋膜,剁成小块飞水。在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放入当归片、羊肉块、生姜片、料酒,用大火煮沸,去浮沫,改用中火煲至羊肉熟烂,加盐调味。作用:当归性温,有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羊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胡萝卜素及B族维生素。分娩后血虚乳少,关节疼痛,恶露不止可选用。

2.姜酒煮鸡:鸡一只、生姜半斤(剁成碎块)、客家酿酒一斤,即煮即食。作用:开胃活血,祛风散寒,还能促进血循环、改善关节代谢功能。

田女士,希望你的宝宝能够平安健康地出生,也希望你能注意自己的健康,做一个健康的妈妈。

 珀斯中医堂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Tel: 93862766

痛经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憋坠、甚至昏厥,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称为“痛经”。痛经多发生于少女,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通常分为两类:月经初潮后即有疼痛,而盆腔内不能发现明显病变,称为“原发性痛经”;如因生殖器官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痛经,为“继发性痛经”。至于月经来潮时的轻微腹痛,或腰骶部稍有不适,多属正常现象,不需治疗。

病因病机:  近代医学认为痛经是内分泌失调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所致;祖国医学认为是由“七情”、“六淫”的刺激,导致气血瘀滞,肝肾虚亏而痛经。

一、气滞血瘀 内由七情所伤,如暴怒伤肝,肝气不舒,或因产后术后瘀血停滞,致气血运行不畅,胞脉不通则痛。

二、寒湿凝滞 在产后,术后,经期,因涉水、踏水、久居湿地或水湿作业、吃寒凉食物,致寒湿客于胞官,胞脉凝滞,气血运行不畅而痛。

三、肝肾虚亏 先天禀赋素虚,冲任不固,乃致子宫发育不全,或颈管狭窄,子宫位置不正;内分泌失调,卵巢功能不足,精亏血少,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而痛。

四、气血虚弱 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身体素虚或病后产后恢复不良,气血不足,经血去后胞宫空虚,经脉失养,故小腹隐隐作痛。《女科经纶》云,“经水过后作痛是气血俱虚也”。

辨证施治

本病特征是小腹疼痛。疼痛的时间及性质是辨证的根据。一般经前痛及经期痛为实,经后始痛为虚;持续作痛为血滞,刺痛胀满为血瘀;走窜不定,时痛时止为风痛,气痛;胀坠憋堵为气滞;沉重术紧为湿痛。依据寒热虚实,结合经量多少,通畅与否及经色,辨明各型予以治疗。

一、气滞血瘀型

(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憋坠或如针刺,血色紫黑有块,血量少,淋漓不畅;胸肋胀满,两乳胀痛;舌质紫黯或正常,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二)证候分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机不利,导致胸肋胀满,两乳胀痛。血瘀则经量少,经行不畅而坠胀憋痛,瘀处犹如针刺,瘀久化热则血紫黯成块。

(三)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四)方药:金铃子散加味

元胡 金铃子 香附 荔枝核 灵脂 肉桂 益母草

(五)方解:元胡、金铃子、香附、荔枝核理气开郁,行滞止痛;灵脂、益母草活血化瘀止痛;肉桂温经通络。可于经前三日及经期服用。平日服七制香附丸、加味逍遥丸也可有效。

典型病例:史某某,28岁。原发膜状痛经。经来时,下腹胀痛、憋坠、恶热、拒按,脉弦尺涩、舌有瘀斑、不能坚持日常工作;至完整子宫内膜脱落后,疼痛方减。每次均需给以止痛治疗。经服上方,每月六剂,连续服三个月后,症状消失并妊娠,足月生一男孩。

二、寒湿凝滞型

(一)主证:经前或经时小腹拧痛或抽痛,凉而沉重感,按之痛甚,得热痛减;经水量少,色不鲜,有块或如黑豆汁,舌边紫,牙龈紫黯,舌苔白腻;脉沉紧或缓。

(二)证候分析:寒湿伤及下焦,客于胞宫,血被寒凝,运行受阻,则量少,成块而色不鲜,湿寒凝集,小腹则凉,寒湿相搏生浊,则经水如黑豆汁。苔白为寒,腻为湿;舌边紫黑为血瘀之证。

(三)治则:祛寒逐湿,芳香化浊。

(四)方药:温经佩兰饮

吴茱萸 桂枝 炮姜 藿香 佩兰 黄芩 茯苓 薏仁 葛根 川芎 红花 元胡

(五)方解:吴茱萸、桂枝、炮姜温经散寒,藿香、佩兰芳香化浊、黄芩、茯苓、薏苡仁燥湿利水,川芎、红花活血止痛,葛根解肌止痛,元胡理气止痛。

典型病例:某某,29岁。月经来潮后一年因吃冰棒过多,致经来腹痛,并逐年加重。婚后经痛加剧,每当见血即发生腹痛、呕吐、腹泻,痛势急剧,日夜坐卧不安、辗转反侧,不能忍受。后经详细辨证,确定为寒湿凝滞型痛经,施以燥湿化浊治疗三个月妊娠。足月生一女婴。

如为单纯寒型,温经汤主之。方药如下:

吴茱萸 党参 桂枝 半夏 阿胶 丹皮 麦冬 干姜 甘草 当归 川芎 白芍

方解:阿胶、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化瘀、丹皮活血止痛,吴茱萸、干姜、半夏温经散寒,党参益气,桂枝温经通络,麦冬滋阴补肾,白芍、甘草养血止痛。

如寒久成瘀,少腹逐瘀汤主之。

小茴香 干姜 元胡 五灵脂 没药 当归 官桂 赤芍 蒲黄

方解:小茴香、干姜、官桂温经散寒,元胡理气止痛,没药、灵脂、蒲黄化瘀止痛,当归、赤芍活血、养血、止痛。

三、肝肾虚亏型

(一)主证:月经量少,血色淡。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骶部酸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二)证候分析:由于肝肾虚亏,精血不足,冲任俱虚,故经量少,色淡;经行之后血海空虚,胞脉失养,而撕撕拉拉疼痛。腰为肾之府,肾虚而腰痛,肝虚而酸胀。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肝肾虚亏之证。

(三)治则:养肝滋肾

(四)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 泽泻 茯苓 山萸肉 山药 丹皮 桂枝 何首乌 枸杞子 丹参 灵脂 细辛

(五)方解:方中六味地黄汤加桂枝、枸杞子、首乌,着重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丹参、灵脂活血止痛;细辛温肾止痛。

典型病例:某某,33岁。经来时腰酸腹痛,两腿无力,面部浮肿,月经有膜、量不多,舌质红、胖嫩,苔白,脉沉细无力。辨证为肝肾两虚。经服用上方三个月(经前三天开始服,每月服六剂),效果满意,后妊娠足月生一女婴。

四、气血双虚型

(一)主证:经前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按则痛减,面色苍白,语言低微,月经色淡、量少而质清,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二)证候分析:气血两虚,血海不足,胞脉失养,故小腹绵绵作痛,得按痛减。气血两虚,致面色苍白、精神怠倦、语言细微,经量少而色淡。脉虚细、舌淡、苔薄,皆属虚象。

(三)治则:益气补血

(四)方药:黄芪当归痛经汤

黄芪 当归 党参 茯苓 丹参 红花 桂枝 灵脂 元胡

方中黄芪、党参、茯苓益气,当归、丹参、红花活滞补血,桂枝通经络止痛,灵脂活血止痛,元胡理气止痛。月经前三天服。

典型病例:某某,27岁。两年来经期小腹绵绵作痛,喜按喜暖,全身无力,面色苍白,言语低沉,脉沉细、舌质淡、苔薄白。于经前三天服上药一服,自觉痛减,次日又服一服病愈。

总之,痛经必需在辨证的基础上给以治疗,但也有一些病例不甚典型,不易辨清。对此可采用配合方剂,痛经汤,依据病证适当加减,也能收到疗效。

痛经汤的组成:桂枝 当归 赤芍 川芎 香附 元胡 荔枝核理气止痛,灵脂、红花活血止痛,牛膝引血下行。在此方基础上再随证给以加减:

刺痛、病重于胀,有瘀者加用苏木、丹参、蒲黄、血竭等。

坠胀憋痛为气滞,加穿楝子、槟榔、木香、乌药。

游走窜痛为风,加防风、僵蚕

沉重如裹为湿,加白术、苍术、薏米

绞拧抽痛为寒,加炮姜、肉桂、附子、细辛。

跳痛为热,加白芷、乳没。

徐超极中医师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 (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痛经二

金女士问:尊敬的大夫,我的女儿每次来月经 的时候痛得大汗淋漓,不能正常学习,不仅影响她的正常生活和学习,还会引发她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痛得厉害的时候,医生给她吃片止痛药缓解症状。但是 不解决根本问题,下次月经来了又要腹痛。有人建议吃避孕药来缓解痛经,我们知道长期服用避孕药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失衡,引发月经周期紊乱。所以我们寻求中医 帮助。

中医师答:妇女在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及腰骶部疼痛,严重时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憋坠、甚至昏厥,影响日常生活 及工 作,称为“痛经”。痛经多发生于少女,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通常分为两类:月经初潮后即有疼痛,而盆腔内不能发现明显病变,称为“原发性痛经”;如因生殖 器官炎症、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器质性病变引起痛经,为“继发性痛经”。至于月经来潮时的轻微腹痛,或腰骶部稍有不适,多属正常现象,不需治疗。

西医在痛经的治疗上办法不同。对于不少女性吃避孕药缓解痛经的方法,是要谨慎对待的,避孕药的确有缓解痛经的功效,但绝不能乱吃。避孕药的主要成份是人工合成的 雌激素和孕激素,可以缓解痛经,正如你们所知道的,长期服用容易导致体内激素失衡,或可引发月经周期紊乱。

中医注重辨证论证,综合调理,比如针对青春期女 性肝肾气虚的痛经,中药给予补益肝肾的药方;对于三四十岁的事业期女性,则要注重疏通肝肾之气,防止气郁化火。

痛经病因病机:近代医学认为痛经是内分泌失调或生殖器官发育不全所致;中国医学认为是由“七情”、“六淫”的刺激,导致气血瘀滞,肝肾虚亏而痛经。

辨 证施治:本病特征是小腹疼痛。疼痛的时间及性质是辨证的根据。一般经前痛及经期痛为实,经后始痛为虚;持续作痛为血滞,刺痛胀满为血瘀;走窜不定,时痛时 止为风痛,气痛;胀坠憋堵为气滞;沉重术紧为湿痛。依据寒热虚实,结合经量多少,通畅与否及经色,辨明各型予以治疗。有气滞血瘀,有寒湿凝滞,有肝肾虚 亏,有气血虚弱等各型。

气滞血瘀病因病机: 内由七情所伤,如暴怒伤肝,肝气不舒,或因产后术后瘀血停滞,致气血运行不畅,胞脉不通则痛。

一、气滞血瘀型症状:

(一)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憋坠或如针刺,血色紫黑有块,血量少,淋漓不畅;胸肋胀满,两乳胀痛;舌质紫黯或正常,有瘀斑。脉沉弦或沉涩。

(二)证候分析: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机不利,导致胸肋胀满,两乳胀痛。血瘀则经量少,经行不畅而坠胀憋痛,瘀处犹如针刺,瘀久化热则血紫黯成块。

(三)治则: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四)方药:金铃子散加味

元胡 金铃子 香附 荔枝核 灵脂 肉桂 益母草

(五)方解:元胡、金铃子、香附、荔枝核理气开郁,行滞止痛;灵脂、益母草活血化瘀止痛;肉桂温经通络。可于经前三日及经期服用。平日服七制香附丸、加味逍遥丸也可有效。

典型病例:某女,28岁。原发膜状痛经。经来时,下腹胀痛、憋坠、恶热、拒按,脉弦尺涩、舌有瘀斑、不能坚持日常工作;至完整子宫内膜脱落后,疼痛方减。每次均需给以止痛治疗。经服上方,每月六剂,连续服三个月后,症状消失并妊娠,足月生一男孩。

本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Tel: 93862766

少女子宫异常出血

 

王先生问:我是在马来西亚行医的中医。我有一个病例请教徐中医师。是个女病人,16岁。患者初潮13岁,每次7/30天,去年11月份因学习紧张出现月经失调,西医诊断: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经用中、西药治疗稍有好转,于去年12月再次出现阴道出血淋漓不止,更于今年1月初带经长跑,阴道出血暴增,色红有大血块,无腹痛,伴头晕。诊见阴道出血色紫红,头晕,心慌,大便干燥2~3日一行,小便黄。望诊: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干,下唇内 2/3粘膜鲜红,脉滑数而大,右脉偏盛。患者平素嗜食辛辣之品。曾用中、西止血药效果不明显,请问如何诊治为好?

徐中医师答:谢谢。我们共同探讨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特点及中药治疗的方法。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青春期功血),属中医学“崩漏”的范畴。“崩漏”是指经血非时而下。正如《血证论》中云:“崩漏为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与现代医学之“功血”概念相似,是青春期少女常见多发病。从证型上看,青春期功血多为血热实证。病人多见阴道出血色鲜红或紫暗,便干溲黄,舌红苔干,脉大滑数。中医妇科学认为,月经的产生及来潮需要一定的条件,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即冲为血海,接受五脏六腑有余之血而充实,只有脏腑功能旺盛将有余之血不断下注血海,血海溢泻有继,在天癸来临之际,在肾气的鼓动下月经正常来潮,形成与儿童时期不同的阴阳平衡状态。从生理上看,青春期正处于肾气已充,体实易生热,但血海溢满调节功能不稳定时期,加之,长期便秘,使积于胃肠之热不能通过大肠正常传导泻热,以及过用补剂和嗜食辛温助阳之品,引发阳明热盛,热入血分,血海伏热,沸动不安,血热妄行而发本证。

病情分析:患者已16岁,属肾气已盛,血海充足阶段,处于体实阳盛之期,加之平素过食辛辣之品,使体实内热加剧,复值经期过力,冲任受损,导致已蕴热之血海沸动不安,血热妄行而出血不止,属血热实证。拟用清热固冲止血之 方:生牡蛎,寒水石,黄芩,莲须,地骨皮,全瓜蒌,椿皮,覆盆子,仙鹤草,侧柏叶炭,旱莲草。每剂药煎两剂,日服4次。如果服药两天后阴道出血明显减少,于上方去寒水石,连续用药4日到阴道出血停止。如果出血加重宜送医院配以输血、输液等治疗,血止后改调经方。

方中生牡蛎、黄芩、仙鹤草、侧柏叶炭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椿皮、地骨皮清下焦之热而不伤阴。白芍、生地黄滋阴养血。益母草养血去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益母草煎剂对动物子宫有兴奋作用,与垂体后叶素相似。柴胡清热疏肝且有升提作用,但其兴阳启相火,大量应用易耗伤阴血,故用量要小,特别对青少年,不宜鼓动肾气者,用时尤加注意。全瓜蒌通便泻热以保阴。寒水石泻下焦实热,应中病即止,防止影响正常发育。

治崩漏关键在认证,崩漏之重症,往往因贫血而伴随气血虚弱的症状。治疗时应注意血色、大便情况、脉象。脉象不但能帮助认证,而且能帮助预测病情的转归。如脉滑数而大表示热盛,预示出血多且不易止,病情有加重的趋势;若脉细而小,沉取无力,说明热势已去,出血之势趋于缓解;若脉滑数而大,尽管出现面色苍白、头晕、心慌等气血虚弱的症状,也不宜妄用参、芪等燥热之品,以防进一步鼓动血海加重出血。此时,可配以输血、输液等治疗。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Tel: 93862766

 

略谈中医治疗月经不调

 

卢先生:有一事请教徐医师,我的女朋友患有月经不调之症,中医中药如何治疗?此症会不会影响生育?

徐 中医师回答道:卢先生你对女朋友健康很关心,但你对她的身体状况并不十分了解,因为凡是月经的周期或经量出现异常者都称为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包括月经先 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经期延长和月经过多、月经过少。你只讲女朋友患有月经不调之症,却没有说明其他的症状,所以,我很难判断,但是一般来讲, 本病常因恼怒生气而致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致肝气逆乱;或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或过食辛辣之品;或行经时冒雨涉水,感受寒邪;或劳倦过度、久病体虚或房室不 节、孕育过多所致。以下我只能作一次文抄公,讨论一下根据不同的症候月经不调,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治疗:

月经先期

      实热型:症见月经提前而至,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黏而稠,伴心烦,口干,面红,尿黄,便干,舌质红,舌苔黄。治疗选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固冲汤加减。

      虚热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少色红,质稠,伴手足心热,两颧骨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

      肝郁化热型:症见月经提前,量或多或少,色红或紫,或夹有瘀块,伴乳房、胸胁、小腹胀痛,心烦易怒,口苦,舌苔薄黄。治疗用逍遥散加减。

气虚型:症见经行提前,量多色淡,质清稀,伴神疲乏力,心慌气短,食少,大便稀软,舌淡,苔薄。治疗宜选用人参归脾汤加减。

月经后期

  实寒型:症见经期延后,色黯量少,伴小腹冷痛,热敷则痛减,怕冷,面色苍白。治疗可选用七制香附丸或痛经丸。

  虚寒型:症见行经延后,量少,质清稀,小腹隐隐作痛,喜温喜按,伴腰酸无力,小便清长,大便稀软。治疗可用艾附暖宫丸。

  血虚型:症见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伴头晕眼花,心慌失眠,面色苍白或萎黄,手足麻木。治疗可选用当归丸、八珍益母丸、当归红枣颗粒等。

  气滞型: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黯有块,伴小腹胀痛,胸胁乳房作胀。治疗选用七制香附丸或元胡止痛片。

月经先后无定期

  肝郁型:症见经来或提前或错后,经量或多或少,经行不畅,伴胸胁、乳房、少腹胀痛,嗳气食少,闷闷不乐。治疗可用逍遥散加减。

  肾虚型:症见经来或先或后,量少色淡,伴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足后跟痛,夜尿多。治疗宜选用乌鸡白凤丸合六味地黄汤。

经期延长

  气虚型:症见月经淋漓不净,色淡质稀,伴神疲乏力,心慌失眠,食少,大便稀,舌淡。治疗宜选用举元煎《景岳全书》。

  血热型:症见月经持续不净,量少色红,伴手足心热,口燥咽干,两颧潮红,舌红,苔少。治疗可用止血片合知柏地黄汤。

月经过多

  气虚型:症见月经量多,色淡,清稀如水,伴面色萎黄,心慌气短懒言,四肢无力,舌淡。治疗可用《医学衷中参西录》安冲汤加减。

  血热型:症见经来量多,色深红或紫红,质稠或有块,伴心烦口渴,腰腹胀痛,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宜用《景岳全书》中的保阴煎加减治疗。

月经过少

  血虚型:症见月经量少色淡,或点滴即净,伴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萎黄,舌淡。用滋血汤《证治准绳 女科》加减治疗。

       肾虚型:症见月经量少,伴腰膝酸软,足跟痛,头晕耳鸣,舌淡。治疗宜选用归肾丸《景岳全书》。
血瘀型:症见经来量少,色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痛减,舌质紫黯有瘀斑。选用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加减治疗。

月经不调很难说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如果你有所担心的话,请你的女朋友到家庭医生和专科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

卢先生,如果你愿意的话,请你把你女朋友的身体状况、症状详细地叙述,这样我可能给你的女朋友更多的帮助。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你的女朋友如能经过这样的中医辩证,在治疗上会更加有把握。

徐超极中医师

Chinese Therapy Clinic(珀斯中医堂)电话: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崩漏的中医治疗

 

蔡女士问:上个月和朋友在海滩上戏水,那时我正值月经来潮,突然天气突变,大风暴雨淋湿了我的全身,致使我着凉感冒,后来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已20余天,有懂中医的朋友认为是“崩漏”用中药有效,虽服用“云南白药”、“三七粉”、“益母草浸膏”等药而效果不显。感觉神疲力乏,头晕腰酸,畏寒怕冷,四肢发凉。请问丁大夫应该用哪些中药才能治好我的“崩漏”?

丁中医师答: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之一。由于出血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因此止血乃当务之急。但崩漏致病之因甚多,不可不辨起因而专事止涩,否则将如方约之所言:“若止塞其流而不澄起源,则滔天之势不可遏。” 笔者体会到,崩漏之因虽与寒、热、虚、瘀诸端有关, 但与瘀的关系更为密切,其或单独为患,或与寒、热、虚夹杂为病。《内经》云:“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瘀血不去,新血难安。” 故此,笔者常用活血化瘀法为主,通因通用,配合补虚、温经、清热诸法治疗本病,常可收到不止血而血自止之效果。

明辨瘀之本源,是治瘀的关键。《内经》云:“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因此,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崩漏,首当明察致瘀本源,方能有的放矢。如气滞可致血瘀,血热、气虚、寒凝均可导致瘀血存留,治疗上就有区别。如气滞血瘀,应以活血化瘀法为主,攻瘀畅流,切忌因淋漓不止,而畏惧攻逐,反致延误病机。若因血热、气虚、寒凝而致瘀成崩成漏者,则应本着“虚则补而通之”、“热则清而通之”、“寒则温而通之”等基本原则, 务使气血通调畅达,归于隧道。

1,补虚祛瘀法:气为血帅,如气虚鼓动无力,血行缓慢,脉络不充,则血液停滞成瘀。气虚为本,血瘀为标,多见于血崩而瘀不去,气随血耗,新血不能归经,致久漏不止。或素体气血不充,血行不畅,瘀血留滞经脉,致崩中漏下。治当补虚祛瘀,药用党参、黄芪、白术补其虚,蒲黄、五灵脂、当归、赤芍祛其瘀。

2,理气活血法:中医古籍《素问》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也”。妇人以血为本,血随气行,气贵疏达和顺,而恶怫郁逆乱,若因有隐情曲意,难以舒其衷者,则气郁不畅,气滞而成瘀。反之,如瘀血阻滞经脉,亦可影响气机畅行,脉道不通,血不循经,也可致崩中漏下。可选用逍遥散加赤芍、泽兰、茜草、桃仁等调气活血之药。若瘀血内阻较甚者,则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

3,清热导滞法:人身之血虽得温而行,但若因感受邪热太甚,或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助阳之品,或情绪过激,肝火内炽,一则热伤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崩漏,瘀血留滞不去,而缠绵不止;二则血热蕴积,可煎熬津液,使血液浓稠粘聚,瘀热互结而崩中漏下。诚如王清任所说:“血受热则煎熬成块”。常选用芩术四物汤去川芎,加侧柏叶、茜草、牡丹皮、黄柏等清热泻火之品治疗。

4,温经活血法:血得寒则凝,寒气凝则脉不通,而血成块成瘀。如经期受寒,淋雨涉水,或素体阳虚,易致血行不畅,瘀血内阻,血不归经,崩中漏下,日久不止。《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故常选用生化汤与桃红四物汤加艾叶、赤石脂等药以温经、活血、止血。

蔡女士因经期受寒着凉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已20余天,神疲力乏,头晕腰酸,形寒肢冷。此可能寒凝胞宫,瘀血内阻,冲任失畅,血不归经而致久漏不止。处方:炮姜、艾叶、桃仁、当归、白术、赤石脂、益母草、海螵蛸、黄芪、龙骨、牡蛎、川芎。水煎服,每日一贴。当瘀通血净之后,必以养荣调气善后。瘀去正必虚,而血净后应当及时正本清源, 养血调荣,尤当以调补脾肾为主。盖肾为冲任之本,脾为生化之源,及时补养调理,脾肾之气旺盛,生化有源,生生不息,方可无虞,改用:黄芪、党参、何首乌、海螵蛸、当归、香附、白术、赤芍、白芍、大枣、川芎、桂枝。水煎服,每日一贴。调理善后。

丁培林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  佩斯中医药堂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Tel: 93862766

 

子宫脱垂

翁女士问:在一次妇科检查时发现有子宫脱垂,妇科医生认为没有西药可服用,严重的子宫脱垂可手术。有人建议服中药治疗,我买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口服,服药月余,未见好转。我今年38岁,平时睡眠差,多梦易惊,胆小怕事,常生疑惑,月经常愆期,面色总不好,指甲没有血色,精神不振,饮食尚可,向徐大夫咨询,补中益气丸口服无效,还有什么其它中药可治?

徐超极中医师答:一般教科书论述本病的病机总归位虚证,临床上分气虚、肾虚二种证型。神疲气馁、小腹下坠者,多属气虚;经常腰酸膝软,腹坠溲勤者,多属肾虚。

1.气虚证: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劳则加剧,卧则消失,小腹下坠,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小便频数,带下量多,质稀色白,舌淡苔薄,脉虚细。气虚治法:补气升提。分析:脾主中气,脾虚则中气不足而易下陷,故小腹下坠,子宫下脱;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下元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质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均为气虚之象。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

2. 肾虚证: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分析:腰为肾之府,肾藏精而系胞,肾虚则冲任不固,带脉失约,而致子宫脱垂,腰酸腿软,小腹下坠;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气化失司,故小便频数,夜间尤甚;肾精不足,清窍失养,故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均为肾虚所致。肾虚治法:补肾固脱。方药:大补元煎加味。

然而,治法上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无效,应该考虑是否有其它的因素,对于子宫脱垂的治疗还需放开思路。可以从肝考虑,因“女子以肝为先天”。

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肝气主升主动,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十分重要的升宣通畅作用,只有肝气能够升发条达,整体气机才能洋溢活跃,机体生命才显活力。所以,肝气的升发与调畅,对于整体气机的升达起着主导作用。

尤其在肝与脾的气机关系中,脾气的升清实际上有赖于肝气 升发的促进,即“土得木而达”之意。从五行角度看,肝为风木之脏,其气自然能升,脾为湿土之脏,其气何以能升?中土之性易于呆滞板结,全赖木性之疏达调畅,方能遂其升发长养之性,故而古人又有“脾之升从乎肝”之说。因而在病理上,当肝失升发疏泄,则中土易滞;肝气亏虚,升发不及,其气必下陷无疑。李东垣深得其中要义,故而在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方中佐有升麻、柴胡。一般方书均释义用柴胡、升麻之意在于升提中气。然柴胡何以能升中气?

笔者认为东垣用柴胡之妙在于疏达升发肝气,肝气得升,脾患何有?“脾随肝升”也。另外,肝主身之筋膜。从组织结构看,筋膜的功用之一乃栓系裹撷内脏器官于体腔,使之恒稳而不下垂。而筋膜有赖于肝之气血温养,方能筋膜健固,裹系有力,内脏才能恒稳。若肝之气血不足,筋膜失于温养,必生松弛,裹系无力,内脏必下垂无疑。世人只知筋膜拘急痉厥为害,殊不知其松弛痿软同样作害。由于在生理上肝气主升,又主筋膜,所以气陷的病机确与肝有关系。

现在注重讨论翁女士的病例:子宫脱垂,面色不华,爪甲苍白,精神不振,睡眠差,多梦易惊,胆小怕事,常生疑惑,月经常愆期而量多色淡,白带多而清。笔者思忖:子宫脱垂乃气陷之征,服补中益气丸无效说明非唯中气下陷,恐有它情。其证侯表现多为肝气虚而升发无力,肝血虚而失于濡养之象。故或为肝虚气陷,冲任不固。拟治法补肝益气、调固冲任。药用:黄芪,升麻,柴胡,当归,白芍, 枸杞子,山茱萸,淫羊藿,桑寄生,仙茅,金樱子,枳壳,甘草,人参须。水煎服,每日3次,可同服补中益气丸。以求收功。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治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经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Tel: 93862766

 

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

金女士问:我女儿今年26岁,结婚2年,过去无痛经病史。半年前因流产后阴道出血20余天不净,其后每于月经期间即感小腹坠痛不适,半年来经期腹痛呈渐进加剧,最近看了专科医生,查出我女儿得了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曾服中药“乌鸡白凤丸”“痛经丸”治疗无效。专科医生建议用激素疗法治疗,我们考虑到我女儿年纪青青,尚需要生儿育女,暂时没有接受专科医生的建议。现在我们寻求中医帮助,请徐大夫提供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方面的信息。哪些中药可以治疗此症?

徐中医师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疑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痛经、性交痛、盆腔痛、月经异常及不孕等,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的定义是:具有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生长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现代医学除了止痛药以外多采用激素疗法造成假孕、假绝经或手术治疗。前者副作用大,复发率高,后者不适应生育年龄的妇女。

子宫内膜异位症属中医学症瘕、痛经等范畴。本病的发生,多因妇女在经期、产时或产后(特别是小产或人工流产后),摄生不慎,外有所感,内有所伤,或医者手术不慎等因素均可导致冲任损伤及胞宫的藏泻功能异常,使经血不能循常道而行,部分经血不能正常排外而逆行,乃至“离经之血”留滞胞宫及胞络等处而成瘀血,瘀血阻滞,不通则痛,瘀血日久,渐成症瘕积聚(形成结节或肿块)。可见下焦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故其临床表现以血瘀证候为主。根据中医理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依据“瘀者散之”的原则,以活血散瘀为法,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具体治疗分为二个阶段,就是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非经期和经期。

非经期治疗:活血祛瘀,破积消症。药用:丹参、赤芍、桃仁、川芎、三棱、莪术、蜈蚣、水蛭、苏木、石见穿、鬼箭羽。

经期治疗:活血通经,散瘀止痛。药用:丹参、赤芍、桃仁、川芎、肉桂、血竭、枳壳、琥珀、香附、苏木、延胡索、五灵脂、生蒲黄、益母草、花蕊石。

煎服方法:每日1剂,分3次煎服。在非经期用非经期中药,连服15~20剂,待经前2天开始改服经期的中药,至月经干净止。连服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方中丹参、赤芍、桃仁、川芎活血祛瘀是其基础。非经期,配三棱、莪术、苏木破血散瘀;蜈蚣、水蛭逐瘀通络;石见穿、鬼箭羽软坚散结。方中佐细辛温经散 寒,使瘀血得热而化之。全方活血通络,散瘀止痛,使瘀血得散,症积得以化解。月经期间,则配枳壳、延胡索、香附行气活血;血竭、琥珀、苏木、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益母草、花蕊石理血调经;佐肉桂辛热温通,促其气血和顺,全方以调气为主,活血随后,气行血活则月经自调,瘀散痛止,诸症皆愈。

笔者认为此二方用于治疗本病,较一般活血祛瘀方为峻,功效较显著,不但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而且能有效持久地消除体征-痛经,达到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减轻痛苦。要注意的是,如身体虚弱的妇女需要小心服用,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为好。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珀斯中医堂)

 

产后风温

李妈妈询问:我的女儿在2周前生了我的外孙后,一直有发热,医生仔细检查,没有发现感染的情况,要再观察几天。我想请教中医,请中医帮助想想办法。

徐中医师:李妈妈,你的女儿的情况属于中医的产后发热。产褥期内,以发热为主症,出现发热持续不退,或突然高热寒战,并伴有其他症状者,称为“产后发热”。本病的病因病理,主要是产时感染邪毒,或体虚感受外邪、或瘀血内阻、或伤食、或蒸乳,或血虚,以致邪正交争、气机壅阻、营卫失和而造成发热。

1.感染邪毒:产时接生不洁,或产道损伤,或产后衣裤不洁,外阴护理不当,导致邪毒入侵而致。证见产后持续高热,伴寒颤,小腹疼痛拒按,恶露或多或少,色黯秽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烦躁口渴。苔厚腻,舌质红,脉滑数。2.外感邪毒:产后元气虚弱,百脉空虚,腠理不密,时邪乘虚袭入,营卫不和,因而发热。证见产后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四肢酸痛,或鼻塞流涕,咳嗽咯痰。苔薄,脉浮。
3.血瘀:产后恶露不畅,瘀血停滞,阻碍气机,久而化热。证见产后寒热时作,恶露不下,色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口燥而不欲饮。苔薄,青紫黯,脉弦涩。
4.血虚:产时失血过多,或素体血虚,产后更虚,营阴不足,虚热内生。证见产后身热缠绵,汗出不止,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乏力。苔薄舌质淡,脉细数无力。

5.伤食:产后脾运未复,饮食失节,运化失司,食滞内停,郁而化热。证见产后进食不当,或调补过腻,胃脘闷胀,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大便不畅,低热起伏。苔厚腻,脉濡滑。

6.蒸乳:产后乳络不畅或阻塞,以致乳汁不下,蕴阻乳络,久而发热。证见产后发热,乳房胀痛,牵弓俩胁及腋,并有结块,乳汁不下。苔薄腻,脉数。

李妈妈,你女儿的病情介绍有点简单,但是有一点是很清楚,也是很重要的,就是你女儿没有感染的情况,所以我们不考虑感染邪毒、外感邪毒的治疗,而考虑血虚、伤食、蒸乳之类的治法。

血虚治法:益气补血,养阴清热。方药:八珍汤加减。党参、黄芪、当归、熟地、白芍、白术、茯苓、甘草、阿胶。

伤食治法:健脾化湿,消食导滞。方药:保和九加减。山楂、神曲、制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白术、全瓜蒌、鸡内金。

蒸乳治法:疏通乳络,清热散结。方药:瓜萎散加味。全瓜蒌、生甘草、炙甘草、通草、王不留行、乳香、白芷、金银花、青皮、漏芦。外敷金黄膏。

以下病例供大家参考:

某女,26岁。因新产不久高热反复发作5天,经抗感染治疗无效,妇科专家诊查:未发现感染病灶。经人介绍寻求中医治疗。诊时主诉:发热,午后尤甚,服药或打针则汗出热退;但过了5~6小时又复发热。伴有恶寒头痛,咽痛咳嗽,口干但不欲饮,纳呆,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诊见:体温39.6°C,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气短懒言,手脚不温。舌质淡嫩、苔薄黄润,脉虚大而数。中医诊为:产后风温(中气虚弱,风热外侵,邪正交争,卫气同病)。治拟甘温除热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桔梗,蒲公英,甘草。每日1剂,连服3天。药后,症状减轻,体温降至38.4°C。守前方或加山楂,或加款冬花、枇杷叶,再进6剂,诸症悉解。

按:本病乃因风热侵袭而致,病变以肺为中心。治当祛风清热,肃肺止咳。极少用甘温补益之法。本例因新产不久,血虚气弱;感受风热,气虚亢奋,与邪剧争。故用甘温除热法,以参、芪、术、甘、陈、归补气益血为主,佐以升、柴、蒲公英升阳解毒、祛邪清热,枇杷叶、款冬花、桔梗肃肺利咽止咳为辅,邪去正安,故病能愈。

李妈妈,有关你女儿的病情提供的资料比较少,我不能判断你女儿属于哪一种证侯,很难给你进一步建议,如果你想进一步探讨你女儿的病情,请你再和我联系,中医中药对产后发热确实有丰富的认识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珀斯中医堂)电话:(08)93862766

地址:81 Dalkeith Road,Nedlands Perth  W A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