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中医针灸治皮肤病

 

徐超极教授对皮肤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难治性湿疹、顽固性痤疮往往手到病除,酒糟鼻和面部黄褐斑等疗效显著
 

中医治疗皮肤病,遵循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因身体內部的五脏六腑失调「由內形诸於外」,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造成 皮肤出現「病症」,如皮肤发痒、抓痕、色素改变、斑块、疹子等,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中医治法多样化,有外用的中药散剂、中药外涂 软膏等,再配合內服中药或针灸调理,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原则,从而使人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如久治不愈的皮肤顽疾,效果不錯。

珀斯中医堂以中医药、针灸治疗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皮肤顽疾。主要病种包括银屑病、湿疹、痤疮、白癜风、红斑狼疮等,以及各种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等。

珀斯中医堂对皮肤病治疗有中医特色,在许多皮肤病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如采用纯中药内服配合中药浸浴、自制中药软膏外涂、中药口服配合外用中药治疗痤疮、中药浸泡治疗手足癣等。

 

奇痒的银屑病

关先生问:我患银屑病已年余。有年初秋外出工作,风雨交加,回家未数日,发现四肢散在性皮疹,色红、皮疹呈钱币状,边境清楚,大小分布亦不规则。 奇痒,搔之脱屑,随之有出血小点。经多方治疗,包括服用中成药“克银片”未见改善。平时胃口较差,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近半月来,因食海鲜辛辣而银屑病加重,经常有怕风怕冷,易感冒。请徐大夫指教,中药能治疗银屑病吗?

徐超极中医师答:中医对银屑病早有记载,有千年的治疗经验。本症多归于“白疕”。“蛇虱”、“松皮癣”的范畴。中医认为素体阳热偏盛,或禀受父母血毒,营血不和,外受六淫浸袭,内蕴火热湿浊,内外邪气搏结于血气腠理,肌肤失养。遂成白疕。热盛生风,风盛化燥,故疹色红而层起白屑。热盛灼津,血液黏滞运行不畅,则斑块紫赤肥厚。热盛化火,壅灼络脉,可致肌肤尽红。热盛化毒,肉腐成脓,形成脓疮。热与湿结,痹阻关节,则关节肿痛曲屈不利。白疕诱发因素多,病机变化复杂。初期为阳、为实;日久为虚、为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大致认为“血分有热”贯穿着白疕的始终。

中医根据本病各个不同发病阶段辨证论治,常见分型如下:

一、皮疹发生及发展迅速,局部潮红,新生皮疹不断出现,鳞屑不能掩盖红斑,自觉瘙痒,并有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滑或数等症。

二、病情稳定,鳞屑斑基底暗红,鳞屑较厚,甚者为蛎壳状,自觉瘙痒,舌暗红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

三、当该病消退期,病程较长,无新疹出现,疹色淡红,呈钱币状或融合成片,浸润、脱屑,舌红少苔,脉沉细。

以上仅为对银屑病较常见的辨证,临床实践千变万化,应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以达治病之目的。

现在来分析关先生的病症:禀素脾虚,伴纳减、便溏。罹患银屑病已年余。初秋外出,风雨交加,回归未数日,四肢散在性皮疹,色红、奇痒,搔之脱屑,有出血小点。迭经治疗,未见改善。因食海鲜辛辣而加重,时有畏风恶寒感。综上分析本病例,因风雨袭击,营卫失调,外则宣泄不利,内则湿阻中州,转枢失职,致湿浊郁闭于肌肤而成。(本病例似无“血分有热”之证,故服中成药“克银片”无效)。可辨为风邪伤卫,致肺气失宣;淋雨湿渍,加之夙本阳虚而脾运失司。拟宣肺疏风,醒脾化湿。药用:杏仁、蝉蜕、防风、紫背浮萍、白豆蔻、甘草、薏苡仁、苍术、玄参、黄精、乌梢蛇(碾末,分吞)。方用麻杏苡甘汤宣表畅中,加白豆蔻醒脾化湿,蝉蜕、防风、浮萍协助透发郁邪。重用薏苡仁健脾渗湿,乌梢蛇疏风祛湿,苍术健脾燥湿,黄精、玄参益气阴又能制术之燥。全方宣肺、醒脾,使“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水精四布”,白疕自蠲。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治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经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荨麻疹

冯先生问:我患荨麻疹已3周许,曾经服用抗过敏等药物效果不大。在我的四肢、胸、背部呈现大小不一的风团,颜色淡白,眼皮与嘴唇均浮肿,面孔发红、口不渴,没有出汗、混身奇痒、遇风尤甚。在温热的环境中,上述病情改善,在寒凉中加重。现在请求中医帮助治疗。

徐超极中医师答: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系内、外因共同作用而发,内因比外因更为重要。对此,《内经》早有明确论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而对于调整机体内部多方面的失调或紊乱,顾此失彼,难以达到综合调节的作用,因而疗效欠佳。而中医在这方面则优势十分明显,通过辨证论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乱则和之,达到调整阴阳、气血,祛除致病因素(六淫)的目的,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病症就能长期缓解或痊愈。

荨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型,中国的高等中医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 瘾疹》分为风寒束表证、风热犯表证、胃肠湿热证、血虚风燥证。这些证候不能全面概括荨麻疹复杂的证型,于临床应用有所脱节,因为在实践临诊中往往与教科书明显不同。对于荨麻疹的辨证,要完全按照中医的辨证方法进行辨证,然后进行归纳,可操作性强,按照辨证方法遣方用药,取得了良好疗效。

荨麻疹一般证候如下:

1,风热犯表证:好发于青壮年人,风团反复出现,瘙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滑。基本方药:浮萍、蝉蜕、防风、黄芩、栀子、益母草、厚朴、白藓皮、地肤子、通草等。

2,血虚风燥证:多发于中年以上妇女。临床表现为风团,瘙痒,面色黄白不华,月经量少,心悸乏力,头晕健忘,少寐多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基本方药:荆防四物汤。兼卫阳不足证:畏寒怕冷,手足不温,易感冒,常鼻流清涕,面色晦而无华。宜基本方加生黄芪、桂枝。

3,营卫不和证:多见于青壮年人,风团反复发作,长期不愈,除风团、瘙痒外,其它无明显不适。舌脉如常。基本方药:桂枝汤加白藓皮、地肤子等。兼血虚者加当归;兼气虚者加生黄芪;兼内热者,加栀子,等。

4,气虚血热证:皮肤瘙痒起疹,时隐时发,小如麻点,大如豆粒,为扁平硬节,高出皮肤,一旦搔破,则连结成片,舌暗苔白,脉弦。治宜益气滋阴,祛风泻火。基本方药:生黄芪、当归、生地、炒枳壳、白藓皮、地肤子、防风、连翘、桑叶、炒白芍、牛蒡子、玉竹、荆芥等。

分析冯先生的病症。患荨麻疹已3周许,曾经治疗无效而来。四肢、胸、背呈现大小不一的风团,色淡白,眼睑与口唇均浮肿,面赤、身痒、无汗、遇风尤甚,自觉得温则减。口不渴。本例属风寒型荨麻疹,外因卫气失和,内因营气痹阻。治宜宣肺散寒,辅之和营。药用:桂枝、杏仁、炙甘草、赤芍、丹参、生姜、大枣。水煎服。选用麻桂各半汤,助卫阳以冀宣泄之。方中加丹参,使“血行风自灭”,亦即本例能望获取有效之理。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治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经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难看的酒渣鼻

杜先生问:本人患酒渣鼻已5~6年,平时生意上的应酬多,饮酒频频,在酒后和操劳过度、心情烦躁时鼻部发红尤显著。常常感觉口渴、鼻部干燥、大便干结。经过口服抗菌素治疗和局部涂药治疗,据朋友介绍中药可以治疗,还曾服用中成药“皮肤病血毒丸”,不知何故病灶依然。目前鼻部皮肤仍然肥厚、粗糙,鼻翼两侧有疤痕、紫红结节伴有丘疹样脓疱,时常瘙痒。请徐大夫指教,用什么中药能治疗酒渣鼻?

徐超极中医师答:中医传统理论认为,酒糟鼻发病的原因,由肺胃积热上蒸,復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結而成;或嗜酒之人,酒氣薰蒸,復遇風寒之邪,交阻肌膚所致;再者,由于饮食刺激,环境刺激,皮脂分泌旺盛,容易引起 病菌感染,皮肤对螨菌和其分解物过敏,出现毛细血管扩张症状,因此关键是患者属于敏感性体质,此为内因,也是根本的因素,是酒糟鼻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根源所在。

肺胃热盛型酒糟鼻患者:鼻部发红,进辛辣刺激性饮食或精神兴奋时加剧,可见有丘疹或脓疱;或伴口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治法清肺胃热,佐以凉血活血。方药主方枇杷清肺饮加减处方。水煎服,每日1剂。

血瘀型酒糟鼻患者:鼻部颜色黯红、紫褐,皮肤肥厚,结节状隆起,表面凹凸不平。舌质黯红或舌尖边有瘀点、瘀斑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主方凉血四物汤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气滯血瘀型酒糟鼻患者:鼻部组织增生,呈結节狀,毛孔扩大;舌略紅,脉沉緩。辨证分析:肺胃积热不解,上沖薰蒸鼻面日久,故見毛孔扩大;復感外邪,瘀結於肌肤,致经絡阻隔,气血瘀滯,故鼻部组织增生呈結节狀;舌略紅、脉沉緩为气滯血瘀之象。治法:活血化瘀散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減。

以上仅为对酒渣鼻较常见的证候,临诊病情千变万化,应根据病情随证加减,以达治病之目的。

分析杜先生的病例:患酒渣鼻已多年,多在酒后或过劳烦躁时尤显著。鼻部皮肤肥厚、粗糙,其两侧有小疤痕与紫红结节,瘙痒,伴有丘疹样脓疱而粘湿。常觉口渴、鼻燥、大便干结。如果杜先生舌质红、苔薄黄有瘀点,脉象弦数。辨为酒渣鼻,因嗜酒辛辣,内热熏蒸而上循空窍;外遇风寒搏束,气血阻滞使然。拟宣肺泄热,活血化瘀。药用:麻黄、麻黄根、桑白皮、地骨皮、生甘草、当归、陈皮、赤茯苓皮、枇杷叶(包)、生地黄、赤芍、黄连、生大黄,水煎服,每日1剂。忌酒及辛辣之物,连服2-3月,可望鼻部酒渣消失。

《医学入门》:“因血热入肺,……或有不饮酒而红者,名曰肺风疮”。鼻为肺窍,,中蕴热上循其窍所致。方用麻黄宣肺以宁郁气;合凉血四物汤与泻白散加味化裁,意在化滞血并泻肺中之伏热。方中主药麻黄,宣肺气之郁结;辅以麻黄根之收敛,一开一合,既走表而又固卫,自有利而无弊也。“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用黄连以泻心。脏病宜理腑,故用大黄以荡涤浊热。陈皮、茯苓皮、地骨皮、桑白皮四皮“以皮行皮”,“肺合皮毛”之用。枇杷叶清轻宣肺,以驱风痰浊热,缓缓取愈。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治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经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怎么办呵!面部的黑斑

曾女士问:一年来面部慢慢出现黑斑,在前额、面部的颧部和颈部,有灰黑色斑片,黑色素沉着在暴露部位为多,平时怕冷畏寒,喜欢温热,腰膝酸软,两腿乏力。服用过中成药《逍遥丸》,《六味地黄丸》等,可是面部的黑斑没有丝毫的消退。皮肤科医生说是:黑变病(melanosis),没有特效药。我面部的黑斑,怎么办呵!

徐超极中医师答:黑变病是发生在以面部为主的灰褐色色素沉着病,多见于中年妇女。黑变病为好发于颜面部淡褐、深褐、灰黑色色素沉着斑。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光敏性皮炎或光毒皮炎后的变异。本病病因至今尚未搞清楚。化妆用品如演员的油彩或家用化妆品中的某些成分偶也能引起黑变病,常常日光晒后加重。此外营养不良及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本病。 长期接触焦油、沥青、石油及其衍生物,可导致日光暴露部位的炎症,出现皮肤色素改变。有的化妆品中含有矿物油及烃类化合物、香料、防腐剂、表面活性剂等,它们有的具有光感作用,长期接触可导致黑变病的发生。有的患者则找不到明确的发病诱因。

中医认为,皮肤黑变病病变主要在肾、肺两脏,病因为六淫侵袭面部。肾在下焦,藏先天之精,为五脏之本,真阴、真阳皆藏于肾,临床上有“久病及肾”和“五脏之伤穷必及肾”之说,也就等于说肾中元气不散人必不至于死,肾中精气充足,则百邪不能扰,人必健康不病。《黄帝内经》说 “黑为肾之色”“面黑者肾之病”,所以人们认为皮肤黑变病发作缓慢,病程漫长,符合“久病及肾”“肺主宣发”主皮毛,外邪入侵,伤及皮毛则会出现咳喘胸闷 的症状。面部皮肤同样为肺所主,终年暴露于自然界,长期受风、寒、暑、湿、燥、火的侵袭,肺气失常会出现皮肤开合失度,气血运行不周,浊气停于面部肤腠之间,轻则渐、重则黑,进而形成黑变病。肺与肾之间,肺主宣发,肾主摄纳,肾气虚,肾精不足,则必致肺气不降,宣发无力,肺病则金不生水,导致 肾气愈亏。在一些黑变病患者可以表现有肾气不足和肺气不宣的一些表现,而在另一些患者中则很难见有上述表现,甚至于属于无证可辩,人们认为后者属于病在孙络,病邪表浅的缘故。

曾女士面部黑斑1年,伴畏寒喜温,腰膝酸软,两腿乏力,皮肤科诊断为黑变病,中医肾阳虚型。治以温阳补肾健脾利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记载:“此证一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赤豆,大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根据肾主水、其色黑,认为肾水上泛,药用:吴茱萸、续断、陈皮、补骨脂、淫羊藿、茯苓、泽泻等。

处方:吴茱萸,陈皮,续断,补骨脂,淫羊藿,杜仲,生甘草,茯苓,泽泻,薏苡仁。水煎服,建议服上方2月,有望面部皮肤颜色及伴发症状好转。

徐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针灸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皮肤淋巴瘤

嘉吉小姐问:我母亲发现全身性“皮炎”4个月,瘙痒不断,皮疹以褐色红斑、脱屑为主,先由背部慢慢延至全身及头皮部,全身表面的淋巴结肿大、质地中等、推了可活动。后由专科医生作病理活检示:皮肤淋巴瘤,建议用化疗。我母亲相信中医,希望用中药治疗,我母亲平时身体偏虚,胃口不是很好,大便干燥,几天大便1次。请问此症如何发生的?中医治疗大约需多长时间?

徐超极中医师答:皮肤淋巴瘤系可能与虫咬、创伤、光化作用、感染因素、药物有关。据有关报道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等用硫唑嘌呤治疗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都可促发淋巴瘤。本病常伴有染色体异常,所以染色体异常似乎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此外,药物与淋巴瘤发生的关系已初步得到证实,除上述的硫唑嘌呤外,见于文献报道的还有苯妥因钠,马利兰等,这可能与药物的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一般中医认为,本病的主因是气郁、痰结、热瘀。此因长期忧思郁怒,性情不畅,而致肝气不舒,气机郁结,这既可致痰浊内停,郁久不化,结成肿块;又可使血行不畅,瘀而化热,热瘀交结而成肿块,故临床可见发热、疲乏、消瘦、气促、喘促、局部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

根据嘉吉小姐对她母亲病情的陈述是:全身性“皮炎”泛发4月 ,瘙痒,皮疹以褐色红斑、脱屑为主,先由背部渐延至全身及头皮部,全身浅表性淋巴结肿大、质地中等、有活动度。大便干结,数日1次。病理活检示:皮肤淋巴瘤。

笔者认为患者为体虚之人,受邪毒,脾虚失于运化,痰浊瘀毒凝滞于淋巴结、皮肤而发。治宜以益气健脾维护人体后天之本;兼以抗邪毒、活血解毒,祛解癌毒。药用:当归,土茯苓,赤芍,鹿衔草,白花蛇舌草,丹参,生黄芪,太子参,八月札,陈皮,姜半夏,金银花,黄连,生大黄,生甘草。每日1剂。需要守法加减服药3-5个月。

方中黄芪、太子参、八月札、陈皮、半夏、甘草益气健脾以扶正,牡丹皮、赤芍、丹参、当归凉血活血,金银花、黄连、土茯苓、鹿衔草、白花蛇舌草以解癌毒,乌梢蛇、苦参祛风止痒,标本兼顾。

病人要怡情养性,保持心情开朗,不要发怒,万不可耿耿于怀而自寻烦恼。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对老年人是必不可少的,中医讲久坐伤气,久视伤血,气伤则血停,血伤则气不行,气血流行不畅,结而易生疾患。老年人由于免疫功能减退,抵抗疾病能力低下,有病一定要及时诊治,久拖小病往往会酿成大患,例如本病的发生发展即是如此。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影响美观的白癜风

文小姐问:我男友28岁,面部出现白斑一个多月,非常焦急烦恼,曾经口服治白癜风的中、西等药物不见好转,反而近日白斑面积逐渐扩大,在嘴唇左上方有5毛钱币大小白斑。西医诊断为白癜风。请徐大夫指点迷津,什么中药能够帮助治疗白癜风症?

徐超极中医师答:白癜风症因皮肤色素脱失而发生的局限性白色斑片。白癜风是一种非常另人烦恼的皮肤病,而且发病率相当之高,一旦患上白癜风 是不容易快速治愈的,中医博大精深,很多都积极尝试白癜风中医治疗。中医学对此症有“白癜”“白驳风”的记载。如《诸病源候论》:“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

以下几种方法是中医治疗白癜风的常用方法:

1、行气活血法:如果皮损是大小不等的斑点或是片状,而且边缘明白、光滑,常伴肢体困重而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涩。诊治应关注行气活血。

2、补益气血法:白癜风稳定期的症状为白斑浅淡,病人常伴神疲乏力,面色晃白,舌质淡,脉沉细而涩。这类白癜风的治法就是补气益血,兼祛风和血。

3、祛风通络法:对于病发及蔓延大多数比较迅速,白斑主要位于头面或泛发全身,局部有痒感,苔薄白,脉浮的病人,诊治的原则是祛风除湿,和血通络。

4、疏肝理气法:如果白斑无固定好发部位,色泽时明时暗,可随情绪变化而加剧,常见于女人,多伴胸闷暖气、性急易怒、月经不调及乳中结块等,苔白,脉弦。诊治的原则则是宜疏肝理气。

5、补益肝肾法:如果病程较长,白斑局限或泛发。皮损部位的毛发变白,皮肤干燥,伴头晕耳鸣。病人腰膝酸软,舌淡红少苔,脉细弱。诊治则应关注补益肝肾,活血祛风。

有关文小姐的男友病症,思考具体的诊疗:面部起白斑月余,曾口服治白癜风药物无好转,近日白斑面积逐渐扩大,在唇上方钱币大小白斑。诊断为白癜风。结合现代医学本病与黑素细胞自身破坏、自身免疫有关,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为主的治疗方法,选用:炙黄芪、党参、桃仁、红花、当归、丹参、补骨脂、何首乌、菟丝子等。

处方:炙黄芪,黄精,党参,桃仁,红花,当归,丹参,补骨脂,桑椹子,何首乌,黑芝麻,枸杞子,牛膝,熟地黄,菟丝子,鹿角霜。上方水煎服,服药10-20剂后,以能获得白斑较前缩小,有色素形成为好,如此可把上药加工成丸药,继续服用,直到皮损基本变为正常皮肤为止。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治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经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痤疮的中医外治法

甘小姐:徐大夫,我脸上长痘痘几年了,反反复复,屡治屡发,拜读了您的《痤疮的中医疗法》后,我想试试中医药,但我怕喝中药太苦,咽不下。请问有没有不用吃药的中医疗法治疗痤疮?

 徐中医师:有的。最常用的有针灸疗法和中药外敷法。以下是几种痤疮的中医外治疗法,供你参考。

  1. 针刺法:(1)辩证取穴:肺经风热证:取大椎、脾俞;脾胃湿热证:取足三里、合谷;冲任失调证:三阴交、肾俞。(2)循经取穴:曲池、合谷、三阴交、迎香、攒竹。(3)邻近取穴:太阳、攒竹、迎香、颧、印堂、颊车。方法:1天1次,7次为一疗程。

  2. 耳针法:根据清代沈金鳌提出:“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有终于耳”的论述,运用耳针治疗不同类型的痤疮。主穴:肺(双)肾(双);加减法:脓疱者加刺心;皮脂溢出较重者加刺脾,大便秘结加刺大肠;痛经者加刺肝、内分泌区;皮损集中在某一区域时加刺其表面投影反应点。方法:隔日针1次,7~10次为一疗程,其中以炎症性、丘疹性、脓疱性痤疮疗效最佳。

  3. 挑刺法:主穴:大椎。配穴:委中。方法:常规消毒后,三棱针点刺大椎、委中,放血  或挤血少许,随之消毒棉球拭干污血,5天1次,7次为一疗程。常用此法治疗聚合性痤疮,效验恒多。但需注意:体质虚弱或者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 湿敷除痤法:在痤疮的各个不同阶段均可配合湿敷除痤法,不仅有利于皮疹的恢复而且还会给收缩毛孔与嫩面带来好处,常用药物如下:(1)清热解毒类:槐花、蒲公英、山豆根、草河车、大青叶等;(2)消肿散结类:芒硝、马齿苋、芫花、凌霄花、陈皮等;(3)减轻皮脂类:芦荟、地榆、虎杖、山楂、荷叶;(4)减轻色素沉着类:僵蚕、杏仁、天冬、冬瓜仁、白蔹、食醋、白扁豆衣等。按需要取上药若干,加水用小火煮沸取药汁,临睡前用纱布蘸药汁呈饱和度,湿敷在脸部(留出眼、鼻、口孔)持续30分钟,每日1次,长期坚持消痤嫩面效果尤佳。

  5. 中药外洗治法:外洗方为大黄、芒硝(化)、赤芍、红花,加适量的水煎煮好,每日2次。合并感染者加蒲公英、紫地丁;兼湿热者加苦参、苍术、土茯苓、黄柏。用药10天为1疗程。

  6. 用中药熏洗法:苦参、丹皮、龙胆草、蒲公英、乌鸭藤根,地肤子、大青叶,加适量的水煎煮好,先熏后洗20~30min,早晚各1次,连续30天。

  7. 用痤疮灵洗剂治疗:马齿苋、双花、山豆根、茵陈、丹参、黄柏、苦参,栀子、川芎、苍术、细辛,加适量的水煎煮好,乘热用纱布蘸药液擦于患处,每日2次,连续lO天。

  8. 面膜洁肤法:处方组成和制法:白蔹、杏仁、菟丝子、白及、穿心莲,白芷,冰片、薄荷,将上药混合烘干打碎。用法:(1)用温水清洗面部。(2)将中药粉20g左右,用水适量加热煮成糊状,待温度降至38°C左右时将药均匀地涂于面部,约30~40分钟后取下。(3)洗净面部。通过中药对皮肤的直接渗透作用,促使痤疮消失,开的粗大毛孔也会逐渐吸缩或恢复,使之皮肤更具有明亮光泽和滋润之外观。

痤疮,又称”粉刺疮”或”青春豆”,是皮肤科常见病,青春期男女好发, 多因皮脂腺分泌过旺,排出不畅,塞于毛孔;或过食辛辣,煎炒燥热及油腻食品而生湿热蕴于肌。<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肺风粉刺记载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每发于面鼻,起屑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 现代医学认为与内分泌、痤疮丙酸杆菌的大量繁殖和感染,以及免疫反应等因素有关,轻者形成粉刺 红色丘疹,重则反复感染造成局部脓疮、炎症结节或囊肿样皮肤损害。

痊疮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痤疮的药物层出不穷。有些患者求治心切,以致听信虚假宣传,不惜重金乱投医、乱用药,用后痤疮不仅未愈,反使病情加重,造成慢性皮炎,甚至形成瘢痕。

所以,甘小姐,以上介照的中医外治法,具体的应用还需有专业的中医师指导,根据你具体的身体状况对症处理,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徐超极中医师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  (珀斯中医堂) Tel: 93862766

地址:81 Dalkeith Road,Nedlands Perth  W A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痤疮

杜女士问:我女儿17岁,面部痤疮1年余,此起彼伏,两颊明显,尤其在月经来前发生较多。自14岁初潮,月经不规律,经来前少腹胀痛,烦热,乳胀结块,大便干结。曾经服过几种清热解毒、通大便的中成药,面部痤疮没有好转。请教徐大夫,应该怎样正确应用中药治疗痤疮?

徐 超极中医师答:痤疮,属中医“肺风粉刺”范畴,好发于发育期青年男女面部及胸背等处,有碍美容。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面鼻属肺,肺与大肠相表里,痤疮的发生 主要由肺经血热,上熏头面,肠胃湿热,蕴结肌肤,及外感风邪所致。然而笔者在实际诊病中发现本病发于肝经、肾经者远较发于肺经、胃经者为多,同时体会到仅 仅服用清热解毒、通便之药难起疗效,而以辨证论治治疗痤疮往往有着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1,肾水不足:这类患者,以青年男性为多。面部 痤 疮散布面颊、前额。体瘦身热,口干喜饮,大便偏干。舌质红、苔薄白,脉见大而虚弦,应指有力而缺少柔和、潜藏之象,尤以尺脉虚大不藏为明显,可伴见数或不 数。见此脉象,可从肾水不足论治。即使见大便干结,也不宜用清泻肺胃之法。肾水不足为病变根本,诸“火热”之征皆因相火上炎所致。治以滋肾水、清相火为大 法,方取知柏地黄汤、滋水清肝饮、封髓丹灵活化裁。处方: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泽泻,知母,黄柏,栀子,砂仁(后下)。每日1剂,水煎 服。

2,肝经郁热:这类患者,以青年女性为多。面部痤疮此起彼伏,两颊明显,尤其在月经来前发生较多。月经不规律,经来前 少腹胀痛,烦热,乳胀结块,大便干结。舌质红、边缘有齿印、苔薄色黄白,脉见沉弦或弦细,多兼数象。患者可伴见月经不调,或痛经。见此脉象,可从肝经郁热 论治。此因肝经气血郁滞,血热上壅头面而发痤疮。治以疏肝解郁、凉血清热为法,方选丹栀逍遥散化裁。

3,肺胃郁热:这类患 者,青年男女俱可见,也可见于部分中年男子。痤疮满布面额、前胸、后背,酒后受风而发。体壮,气粗,面赤,便干。舌质红、苔腻色黄白,脉见沉洪或洪大。多 伴口干气热,多饮便干。见此脉象,可从肺胃郁热论治。此因胃肠腑气不降,肺胃郁热上熏头面,或兼外感风邪所致。治宜清泻肺胃。有腑实者皆当通腑,使上壅之 热下彻。方可选枇杷清肺饮、茵陈蒿汤灵活化裁。体质壮实内外热实者,也可用防风通圣散化裁。处方:黄芩,黄连,栀子,生大黄(后下),枇杷叶,桑白皮,牡 丹皮,泽泻,赤芍,浙贝母,白花蛇舌草,生甘草。每日1剂,水煎服。

现代医学认为,痤疮的发生与体内内分泌变化,雄性激素 分泌增多,刺激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脂腺分泌增加有关,这与中医从肝肾相火论治是相一致的。这类患者有时与肺胃郁热型患者从症状上不易辨别,有时从清泄肺胃 论治也可见效,但终属治不对证,易戕生机。从脉辨治,较易掌握,也符合临床实践。如痤疮日久,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甚至有瘢痕形成,此属痰瘀互结。治宜 活血化瘀,祛痰散结,选方可参考血府逐瘀汤(当归、牛膝、红花、生地黄、桃仁、枳壳、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合消瘰丸(玄参、煅牡蛎、浙贝母)化 裁。但临床也应注意全身辨证。如脉见上述脉象,宜以上述论治为主,方中加用活血化痰散结药,效果始佳。

杜女士的女儿曾服几种清热解毒通大便的中成药,治疗面部痤疮不果。不妨依照上述辨证施治的分析,治以疏肝解郁、凉血清热为法,以观后效。同时建议针灸疗法配合治疗,通过针灸疗法,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可以取得治疗痤疮的更好效果。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

徐超极中医师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面部黄褐斑调治

凤 林女士问:近一年面部发现有形状不规则的深褐和浅褐色斑块,不痛不痒。还有全身的变化,月经期间乳房胀痛,平时心烦急躁、头昏头痛、目花、耳鸣、腰酸、口 干口苦、健忘失眠等。我的家庭医生检查过,没有发现特别的异常,嘱咐我不要晒太多太阳。请问徐大夫有治疗我面部的褐色斑块的中药吗?需要调理多少时间?

徐 中医师答:通过恰当的中医调理,面部黄褐斑可以得到治疗。中医认为内伤七情、孕产、外受“风火”是黄褐斑的致病主因。根据黄褐斑好发于妇女妊娠期、哺乳 期、月经期或服避孕药者的特点,推断其发病原因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此外,色素斑限于面部曝光部位,常于夏季日晒后诱发或加重,说明与日光照射有一定关 系。

而肝肾亏虚、不能华面、肝郁气滞、瘀热阻络为本病基本病理。按中医五色主病学说,苍黑属肝与肾,肾亏则其色形于外而为黧黑斑。本病好发 于中青年女性,特别是妊娠期,此即因为肝体阴而用阳,妇女孕后脏腑气血注于冲任以养胎,肝藏血体阴之性相对不足,影响其疏泄气机的用阳功能,形成肝气郁 结、血为气滞的病理变化。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黑色素代谢异常有关,而中医的肾和肝包含有内分泌系统的某些功能,可见黄褐斑的病变主脏 在肝和肾。

面部黄褐斑以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及肾虚肝郁证。上述三种证候的可以合并共存,证候交叉兼夹,但肾虚与肝郁两类症状多互有偏重。

中医治疗予补肾疏肝活血中药组成:枸杞子、菟丝子、川楝子、当归、红花、紫草、白芷。

此方功能有平补肝肾,养阴益精,疏肝泄热,行气解郁,活血调经,凉血清热,上行头面,外达肌肤。取枸杞子、菟丝子平补肝肾阴精,令其上荣头面。菟丝子又能清 虚热,尤适用于肝肾亏损、虚热内生者,“久服去面黑干悦颜色”。对腰酸、头晕等肝肾亏虚症状者有益。黄褐斑之肝郁气滞与肾虚阴亏互为因果,且存在肝郁化 热、水亏火热、燥热内结的病理特点,故疏肝理气不宜燥烈。取川楝子疏肝泄热之性,尤适合于肝郁化热之证。本方对乳房胀痛、 心烦急躁等肝郁气滞、肝经郁热症状的改善作用十分显著。当归、红花活血调经,当归有抗促性腺激素作用,红花可调整内分泌功能,促进皮肤代谢。上方具有良好 的活血调经作用,随着月经的畅通,升降出入有序,气血调和,颜面荣润,色斑自消。除用川楝子疏肝泄热、菟丝子滋阴清热外,本方另取紫草,凉血清热活血,研 究表明能抑制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形成,特别是抑制黄体生成素。本病好发于面部皮肤,病位在上、在表,且存在腠理受风的病理。故用白芷,取其辛散祛风,芳香 上达头面、引药上达病所的功用特点。

黄褐斑采用内服药物治疗,必先通过机体整体功能的调整,随着月经不调、心烦乳胀等内分泌失调症状的改善,体表色斑才能随之减轻、消失。故治疗黄褐斑只能缓图,不可急于求成。若病程日久,褐斑渐积而成,面如蒙尘,多以虚为主,短期内难以取效,疗程宜长,一般应达3个月以上。

徐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针灸诊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进行。

Chinese Therapy Clinic Perth(珀斯中医堂)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扁平苔藓-褐色斑块

王女士问:我44岁,全身发生褐色斑块4-5年,近半年又有新的褐色斑块发展。皮肤疹块瘙痒,有时会感觉烘热不适,平时腰酸背痛,胃口较差。皮肤病专科诊断为扁平苔藓(lichen planus)。此病咋会发生的?中医能治吗?

徐超极中医师答:扁平苔藓是一种可累及皮肤、黏膜、甲和毛发的炎症性皮肤病和粘膜疾病。扁平苔藓在临床上有一定特点,典型的皮肤损害为紫红或暗红色帽针头至扁豆大小的多角形丘疹或斑片,可自行消退,多伴有明显瘙痒,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好发于中年人,组织病理有特征性改变。病因不明确,但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等有关。精神因素:发病与失眠、情绪波动、更年期或经前期精神紧张有关,这些因素去除后,病情即可缓解。内分泌因素:临床可见有的女性患者在妊娠期间病情缓解,哺乳后月经恢复时,病损又复出现。免疫因素:是一种口腔黏膜炎症病变。用皮质类固醇及氯喹等免疫抑制剂有效。感染因素:通过病理切片及电子显微镜检查,发现病损内有可疑的病毒和细菌。

中医认为该病多因七情内伤,素体虚弱,外感六淫之邪,致使郁热、虚火上炎熏蒸而发。属于阴血不足,虚损积热化火,血虚生风产燥,致使肌肤粘膜失其濡养;或因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热瘀滞蕴热化火;或为肝郁气滞蕴热化火;或肝肾阴虚,阴虚火旺,虚火上炎所致。另外加以风、湿、热三邪蕴于肌肤不得疏泄,可诱发加重该病。

(1)阴虚内热:方药:山慈菇,地骨皮,生地,野菊花,茯苓,山药,升麻,砂仁,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剂为1疗程。

(2)脾虚湿热:方药:土茯苓,神曲,鱼腥草,连翘,陈皮,法半夏,炒白术,泽泻,升麻。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0剂为l疗程。加减:分泌物增多,糜烂面较大者加蚤休,生石膏,薏苡仁,杏仁,砂仁。

然而王女士的病症有所不同,不能用以上二方治疗。

王女士全身发褐色斑多年,近期仍有新发。皮疹瘙痒,时有烘热,腰酸纳差。证属脾肾两虚,应拟补益脾肾。处方:生地黄,生黄芪,黄连,苦参,土茯苓,太子参,白术,黄精,女贞子,旱莲草,生薏苡仁,厚朴,夏枯草,淫羊藿,乌梢蛇,生甘草,水煎服,每日一剂。

如自觉内热重,遇热皮疹易发。可于上方中加重清热解毒之品。处方:生地黄,赤芍,牡丹皮,黄连,土茯苓,黄芩,乌梢蛇,生黄芪,白花蛇舌草,薏苡仁,肉苁蓉,太子参,白术,黄精,苦参,珍珠母,鹿衔草,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

徐超极中医师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中医药治疗请一定在中医师、针灸师指导下经行。

珀斯中医堂  Tel: 93862766

81 Dalkeith Road   Nedlands  Western Australia

Website: http://perthacupuncture.com/

bottom of page